- 時間:2021-06-08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藍天白云下書寫新篇章 綠水青山間邁步新征程
——碌曲縣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引領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工作綜述
沈江平 來少榮 拉毛草 楊桃花

近年來,甘南州實施全域旅游無垃圾和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工程,大美高原的氣質和顏值實現了華麗蝶變。圖為碌曲縣尕秀村村貌。
夏山如滴,芳草萋萋。廣闊的草原,花開叢叢,牛羊遍野;尕海湖上,黑頸鶴翩翩起舞……山清水秀映高原,這里就是中國鍋莊之鄉美麗碌曲。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黃河的主要支流白龍江、洮河均發源于此。特殊的地理位置,為這片土地孕育出了高原圣湖、綠洲濕地、花海牧野……近年來,碌曲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綠色發展新機遇,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深入開展“全域無垃圾”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大力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生態畜牧業、藏醫藥、勞務輸轉四大產業,著力推進“全域無垃圾、無化肥、無塑料、無污染、無公害”之“五無甘南”創建行動,創新性實施“開放、安全、包容、文明的無障礙新城鎮”建設,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生福祉改善,各項事業長足進步,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之花在雪域高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學百年黨史 譜華麗新篇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碌曲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科學謀劃、精準實施、學踐結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廣大黨員干部正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奮力譜寫富民興縣的華麗新篇章。
科學謀劃,高質量高標準起步。碌曲縣要求,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相結合、同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州縣委要求相結合、同實施全縣“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發展藍圖相結合,做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3月11日,全縣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通過及時制定印發實施方案、建立工作機構、健全制度機制,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全縣高質量高標準起步。
全縣12個基層黨委(黨總支)和129個基層黨支部迅速行動、積極部署,在做好黨史學習教育“規定動作”的基礎上,通過“新”形式、“細”作風、“嚴”措施、“見”實效,進一步優化“自選動作”,不斷豐富學習教育內容。截至目前,全縣3641名黨員干部積極參加黨史學習教育,發放黨史學習資料1330套;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參加視頻授課、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823人次,深入各支部作宣講報告132人次。
精準實施,多渠道多形式推進。3月25日,碌曲縣人民會堂座無虛席,400余名黨員科級以上干部集中聆聽《長征在迭部》專題講座。4月22日至23日,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辦了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 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學在先、走在前,用實際行動為全縣黨員干部作出了表率。
連日來,碌曲縣各級黨組織拓寬學習宣傳和宣講平臺,創新學習方式,堅持黨員領導干部作表率、線上線下同共振、宣講動員齊發力,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傳遍草原。
縣融媒體中心結合自身優勢,在“魅力碌曲”“多彩碌曲”等新媒體上開辟了黨史學習教育專欄??h委黨校堅持一手抓實源頭定向,一手抓好送教上門,深入挖掘甘南本土紅色文化,制作優質課件,抽調優秀教師協同縣委講師組組成縣委宣講團,深入機關單位、鄉鎮村組、寺院牧場開展動態宣講42場次,7200余名干部群眾聆聽了宣講。
鄉鎮組織馬背宣講團、摩托車宣講團、草根宣講團等各種宣講力量分層、分類開展宣講活動,普及黨史知識。各級各類學校緊貼青少年群體,把“四史”學習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覆蓋學習生活各方面,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有效引導教育青少年育黨心、知黨史、感黨恩。
學踐結合,不打折不走樣落實。前段時間,碌曲縣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們不僅接受了全面體檢,還收到了免費藥品。這得益于縣人民醫院開展的“送醫送藥送體檢”義診活動,也是碌曲縣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為黨旗添光彩、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和縮影。
碌曲縣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檢驗學習教育的“試金石”,從困難群眾入手、從突出問題抓起、從現實利益出發,梳理“為黨旗添光彩、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內容277項。各部門單位按照清單明確了目標、細化了措施、確定了時限,解決農牧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農牧民群眾的好評和認可。
據統計,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級黨組織幫辦實事56件,建立完善相關制度18項,群眾滿意度為100%。
“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決把省州委各項部署要求貫徹落實好,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全縣各族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碌曲?!甭登h委書記扎西才讓說。
著力改善民生 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十三五”以來,碌曲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入落實各項工作部署,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明顯提升。
城鄉面貌發生巨變,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干部職工周轉房310套、棚戶區改造5886戶;完成城鄉道路及排水工程,多個城區主干街道改造提升項目落地實施;建成生態文明小康村組83個;實施農牧村危(舊)房改造915戶,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發生巨變。
交通建設成效顯著,通達工程暢通鄉村。建成賽碌二級公路46.849公里,打通通往青海省的出口“動脈”,2條三級公路建成投用;實施危橋改造8座;實施通村水泥硬化路280公里、自然村組道路342公里;路網改善28公里,鄉村組全部通硬化路。
水利工程提檔升級,安全飲水造福于民。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項58處,累計解決農牧村1.98萬人次的飲水不安全問題,飲水安全覆蓋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8%,水質安全率達到100%。完成防洪及河堤工程項目6個,農牧村飲水安全、鞏固與提升及引水工程項目3個,節水灌溉項目2個,流域水源涵養保護與建設項目1個,項目工程總投資達24063.58萬元。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教育發展提質增效。率先實施幼兒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教育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全面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6.71%、99.16%、93.09%。累計投入23.4億元,辦結民生實事77件,解決了教育基礎薄弱的問題,促進了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社保就業全面兜底,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全縣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9%,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積極落實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大力輸轉農牧村富余勞動力,新增城鎮就業2200人,勞務輸轉9800人,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覆蓋100%。
救助保障托底盡保,政策紅利澤被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福利體系不斷完善,供養特困人員和殘疾人保障力度不斷加大。落實各類保障金7621.71萬元,保障困難群眾3908戶9439人;發放臨時性及一次性救助金3191.71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5萬人次。
衛生健康固本強基,醫療保險惠及民眾。實施各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5526萬元,有效提升了基礎醫療建設水平,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積極推進綜合改革,縣醫院、藏醫院、婦幼保健中心達到二甲等級。全面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療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文化工程落地生根,培根鑄魂溫潤群眾。建成5個鄉村記憶博物館,完成縣鄉文化館、圖書館建設,實現了村級鄉村舞臺、文化廣場、農牧民書屋(寺廟書屋)全覆蓋;舉辦了中國碌曲鍋莊舞展演和房車旅游大會等大型節慶活動,農牧民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黨建+” 推進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碌曲縣始終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的環境更加優化,各族干部群眾擁護黨的領導的向心力歷久彌堅,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
“黨建+理論提升工程”,實現政治引領堅強有力。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各級各部門積極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厚植了群眾基礎。各級黨組織認真履行黨建主體責任,黨建引領成效明顯。組織建設、意識形態、精神文明、黨風廉政、民族團結、綜治維穩等齊頭并進,實現了奏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
“黨建+重點工作融合”,實現組織引擎領航有為。推動黨的建設與各項工作深度融合,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是 “黨建+脫貧鞏固”實現“造血”功能持續增強。充分發揮農牧村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夯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二是“黨建+鄉村振興”實現基層黨建與經濟發展雙贏。抓住農牧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等契機,結合“百社帶千戶”“一十百千萬”等產業提升行動,確定了106家發展基礎較好的合作社為“百社”基礎社,帶動5280戶“千戶”共同發展產業;大力推動“五無甘南”創建行動落實落細,引導農牧民群眾在推動產業發展和“五無甘南”創建行動中積極作為,不斷筑牢群眾持續增收和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三是“黨建+重點項目”實現經濟社會與和諧發展同頻共振。讓黨旗始終飄揚在項目建設的第一線?!笆濉币詠?,全縣生態文明小康村組建設成果豐碩,一大批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在農牧村落地生根,民生福祉大力改善,農牧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建+干部隊伍建設”,實現匯智聚才措施有方。一是做好村(社區)級換屆,配齊建強好班子。完成22個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工作,把一批優秀年輕干部選進了“兩委”班子。二是強化培訓工作,注入發展活力。舉辦了新一屆村(社區)“兩委”能力素質培訓班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大比武”活動,提升了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大力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增強了黨員干部隊伍活力。三是抓好管理提升,夯實基層黨建基礎。開展了機關黨建與農牧村(社區)黨建“結對共建”活動,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城市黨建精細化管理工作。四是抓好智庫建設,聚賢納士引才。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組織實施“引才回鄉”行動,有序引導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大力實施本土人才能力提升行動,進一步夯實了發展基礎。
奮斗百年路,邁步新征程。告別千年貧困,碌曲縣正在奮力譜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四大支柱”產業齊頭并進
碌曲縣通過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驅動現代畜牧、文化旅游、藏醫藥和勞務輸轉四大產業齊頭并進,推動“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
現代畜牧業——與時俱進、揚帆起航。畜牧業是碌曲縣傳統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享譽全國的藏羊、藏牦牛和蕨麻豬。
以“百社帶千戶”為抓手,全縣把扶持發展106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納入到“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通過領導干部對點幫扶、行業部門政策扶持、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夯實了現代畜牧產業發展基礎。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縣政府投資200萬元建設雙列式牦牛育肥養殖暖棚及附屬設施,購置優質牦雌牛80頭;申報“碌曲喬科羊”“碌曲黑牦?!薄奥登叵阖i”等特色農產品“三品一標”10個;4122戶農牧民群眾主動籌資450余萬元參與到現代畜牧業養殖當中。布局區域化、養殖規?;?、品種良種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商品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的現代畜牧業正在揚帆起航。
文化旅游業——百家齊鳴、生機盎然。結合農牧村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碌曲縣把“五無甘南”創建行動細化到每個角落,在優化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同時,扭住招商引資不松手。目前,景域驢媽媽、山東水發等8家企業已與縣里達成合作意向。
年初以來,碌曲縣按規劃啟動了打造最美國道213線行動,牧場規整、設施整治、裸地植綠正在加速實施,貢巴和尕秀兩個旅游標桿村提升工程有序推進。洮河沿線4鄉鎮依托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則岔石林和洮河旅游風情線,大力推動農牧旅融合發展,貢去乎自然村、恰日自然村等13個旅游專業村在旅游服務業神態、形態、業態均有新的提升?!?/p>
五一小長假,全縣共接待游客7.65萬人次,綜合收入3828.81萬元。
藏醫藥產業——花開蝶來、耀人眼目。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占地面積150畝、藥材種植面積50畝、總投資1.86億元、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的洮源藏醫藥研發基地和藏醫藥產業園區項目成功落地建設,極大地促進了碌曲藏醫藥產業鏈的發展壯大。
為推動藏醫藥產業發展,碌曲縣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行“主動式”招商、“一站式”辦事、“保姆式”服務。在為企業送去政策“紅利”的同時,把幫助解決企業“急愁難盼”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中之重,梳理出了24項具體惠企便民措施,為企業服下了“定心丸”。
在產業鏈源頭,通過土地流轉積極引導農牧民以牧戶入股的方式建成12處藏醫藥種植基地,年可完成藏藥原材料生產60余萬噸,基本解決了企業供給不足問題。在研發領域完成了肝膽、胃病、風濕等??品絼?0多種,生產藏藥制劑品種198種,省內注冊品種88種。其中“佐達丸”“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等20余種部分珍寶類藥物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在銷售上采取“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方式,形成了以互聯網為基礎、數字化信息和網絡媒體交互輔助營銷的新型市場營銷方式。
勞務輸轉業——牽線搭橋、化風成俗。4月25日,道吉加帶著兒子早早來到了勞務輸出候車點。他的兒子是碌曲縣2021年第三批勞務輸轉人員,今天前往廣東東莞務工。
道吉加開心地說:“去年兒子就參加了勞務輸轉。由于有工作經驗,今年用工方承諾加薪。政府不但牽線搭橋提供無償服務,還解決來往路費,干滿一定時間會給予補助。我們特別滿意?!?/p>
今年以來,全縣共召開專場招聘會2場次,72家企業為碌曲縣提供了5451個工作崗位,4086人通過勞務輸轉順利實現就業。
輸出一批、穩定一批、致富一批。為擦亮碌曲勞務輸轉的“金字招牌”,碌曲縣采取“內置外聯”的方式,先后開發生態護林員崗位1000個,鄉村公益性崗位316個,扶貧專崗38個。激勵農牧村勞動力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為勞務輸轉順利走出去、能創業打下基礎。截至目前,共開展實用技能培訓3場次,培訓人數達126人次,發放各類補助2.8萬元。
此外,由政府、企業聯合建設扶貧車間,將扶貧車間建在村組,畜產品加工、有機肥生產、民族服飾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蓬勃發展起來,實現農牧民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模式。目前,全縣示范性扶貧車間有14家,帶動勞動力就業144人,農牧民群眾參加勞務輸轉的主動性更加積極,家庭收入有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