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經濟信息網!
奏響黃河上游綠色暢想曲——甘肅扎實推進水土保持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 時間:2021-03-10
  • 點擊:1
  • 來源:甘肅日報-新甘肅客戶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

  甘肅,地處黃河上中游,黃河流域總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0.71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總面積的73.41%。

  近年來,甘肅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不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截至2020年底,甘肅黃河流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6.83萬平方公里。

夏日的定西市安定區梯田如畫。(資料圖)

  以梯田建設為抓手,持之以恒推進水土流失治理

  時下,走進莊浪縣,百萬畝梯田層層疊疊,氣勢壯觀。

  現在的莊浪,被譽為梯田王國。

  曾經的莊浪,卻是坡耕地占地面積比重大、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窮則思變。上世紀六十年代,莊浪人決定要把這片貧瘠的大地建設成梯田。

  60多年來,幾代水保人和千百萬群眾汗水的澆灌之下,昔日“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終于成了過去式,搖身一變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三保田。

  梯田建設讓莊浪留住了青山綠水,造福了一方百姓。

  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莊浪實現梯田化后,為全省梯田建設的大發展探索了成功的路子。

  以此為契機,甘肅開啟大規模梯田建設的步伐。

  自2009年起,甘肅省委、省政府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這一核心,啟動實施了兩輪梯田建設工程,大規模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等旱作農業技術,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十三五”期間,甘肅持續推進梯田建設,新修梯田290萬畝。目前,全省梯田面積累計達到3310萬畝。

  如今,穿行于隴原的山鄉原野,梯田層層疊疊,高低錯落,春如銀帶,夏似綠波,秋若金塔,冬像白玉。

  曾經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以梯田建設為抓手,持之以恒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安定區位于黃河上游甘肅中部地區,屬黃河一級支流祖厲河與渭河流域。境內梁峁起伏,山多川少,干旱貧瘠??偭饔蛎娣e360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超過3300平方公里。

華池縣山水田林路草一體化治理。(資料圖)

  堅持治理,久久為功。經過長期努力,定西安定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60平方公里,其中興修梯田188萬畝,年土壤侵蝕模數由每平方公里5640噸減少到2340噸,年平均流失泥沙量由治理前的2052萬噸下降到現在的852萬噸,土壤侵蝕量減少59%。

  慶陽市地處黃河中游,曾是黃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上世紀80年代,慶陽市年入黃泥沙量達1.684億噸,占黃河流域入黃泥沙量的10%。

  嚴重的水土流失影響著黃河清流,也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立足本地情況,慶陽市通過興修梯田、人工造林種草、修筑淤地壩等措施,綜合治理小流域?!笆濉逼陂g,慶陽治理水土流失3121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50萬畝,每年入黃河泥沙量減少6900萬噸。

  建設梯田、改善環境、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夢想,一步步走向現實。

近年來,瑪曲縣堅持生態優先,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打造黃河源區生態底色,保護好青山綠水。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子恒 攝

  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為依托,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僅靠梯田建設,還不足以使得綠水青山永駐。必須與流域治理緊密結合起來,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多年來,甘肅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了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工程和黃土高原塬面保護等項目。

  慶陽市合水縣地處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域內干旱少雨。全縣水土流失面積占63.3%,生態環境惡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經過多年努力打造出了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工程,被世界銀行命名為旗幟工程、最滿意工程——合水縣草洼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莊浪縣苗圃地里,幾名婦女利用降雨墑情良好的時機移栽樹苗。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子恒 攝

  經過實施新建淤地壩、修梯田、造林種草等一系列治理舉措,合水縣草洼溝小流域初步建立了塬、溝、坡兼治,植物、工程、耕作措施相結合,水、田、林、草、壩、路綜合配套,自上而下,層層設防,節節攔蓄的立體防護體系。

  慶陽市西峰區先后投入資金9000多萬元,推進清水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啟動實施清水溝溝道治理項目,被省水利廳評為水土保持型的水利風景區。

  2013年至2018年,隴南市康縣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215萬元,以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為基礎,在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資源優勢的流域,以全域旅游為主線,做足山水文章,已成為隴南市乃至全省生態旅游的亮麗名片。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笆濉逼陂g,甘肅累計投資197715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3.08萬平方公里。

  以強監管為重心,有效遏制人為水土流失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遏制人為水土流失尤為關鍵。

  甘肅以提高水土保持率為目標,重點健全制度、責任、支撐三個體系,以強監管為重心,有效遏制人為水土流失。

  ——健全制度。編制完成《甘肅省水土保持監測規劃(2018-2030年)》《甘肅省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規劃(2018-2022年)》,明確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

  ——靠實責任。按照《甘肅省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試行)》,開展對市州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構建“政府組織領導、水利牽頭協調、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做好支撐。以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為依托,我省在黃河流域建立了省、市監測機構11個,布設監測站點38處,基本建成了覆蓋全省黃河流域的監測網絡。組織完成了省級重點防治區21個市縣區(含嘉峪關市)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初步摸清各市縣區土地利用、植被蓋度、土壤侵蝕狀況等現狀底數,為水土保持治理和規劃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靜寧縣高界鎮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子恒 攝

  與此同時,甘肅順勢而為、積極創新,不斷強化水土保持監管。

  為保證審批權限下放后“接得住、管得好”,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政審批程序,提高審批質量。

  為強化服務,推行聯審聯批制度,不斷縮短審批時限,辦結時限由承諾的20個工作日,縮短到10個工作日,壓縮了50%。

  開展遙感監管工作,利用“衛片執法”方式,在黃河流域共開展水土保持監督檢查,通過對典型案件的行政處罰,達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

  隨著監管工作的不斷強化,鐵路、公路、礦山開發等重點行業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破題開篇”,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上一篇:沒有了
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国产精品VA最新国产精品视频,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色欲,国语对白高潮呻吟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