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經濟信息網!
【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推動隴原高質量發展】白銀:大河東流 景美年豐
  • 時間:2021-09-17
  • 點擊:0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白銀:大河東流 景美年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泳


黃河白銀段生態治理成效顯著。 資料圖

  滾滾黃河東流去,氣象萬千滿目新。白銀,一座黃河文化浸潤的城市。母親河宛若一條巨龍,蜿蜒流經白銀258公里,流域面積達1.47萬平方公里。

  白銀市牢牢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重新審視發展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精心念好“綠、銀、黃、蘭、紅”五字訣,努力打造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走出了一條三產聯動、融合互促的轉型發展新路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嶄新成就。

  綠水青山繪就發展底色

  把綠色發展作為美好生活的基礎,白銀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出一套防治污染、修復生態、集約資源、發展產業的組合拳。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為夯實綠色根基,白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如今,白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每年穩定在300天以上;黃河白銀段水質達到Ⅱ類標準;東大溝成為全省重金屬點源治理的樣板;昔日砂場林立的金溝河水清岸綠……

  北御風沙、南保水土、中建綠洲。白銀市積極拓展綠色版圖,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九大生態片區”綠意盎然,“兩屏兩廊兩帶”綠色生態體系持續構建,森林覆蓋率達到13.6%,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48%,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望正變為現實。

  近年來,會寧縣白草塬鎮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為主的精細瓜菜產業,溫室大棚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北劉村黨支部書記關啟武說:“如今蔬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我們村借助蔬菜基地這個平臺,建了2000座大棚,讓村民在蔬菜大棚務工,實現了務工和產業的雙增收?!?/p>

  白草塬鎮發展蔬菜產業的事例,只是白銀市壯大綠色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新疆潤豐、河南牧原、北京雄特等一批“綠色”龍頭企業先后落戶白銀,10個百億級全產業鏈加速構建。小雜糧、枸杞、甘草羊、胡麻油等綠色食品成為大眾餐桌上的“??汀?,221個“三品一標”產品走出甘肅、走向全國,生態農業成為白銀高質量發展的最大亮點。從“優化生態”到“綠色賦能”,生態收益正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打造品牌重塑競爭優勢

白銀銀西生態產業園局部。資料圖

  工業是白銀的立市之基、強市之本,是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白銀市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徑,一批“銀”字號品牌在繼承中亮麗,在蝶變中閃光。

  白銀市聚力建設“銀”字號的工業聚集平臺,把工業園區作為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的重要載體,著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推動形成以高新區為龍頭,六個園區“多點突破、融合互動”的發展格局。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8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超過600家,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90%。其中,銀西生態產業園榮獲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有色金屬、精細化工、陶瓷建材、倉儲物流、生物醫藥等產業在園區加速聚集,成為全省乃至西部工業聚集的良港。

  在構建新型工業體系過程中,白銀立足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的優勢,謀劃實施循環化工、生物醫藥、特色新材料、煤炭儲運“四基地”建設,推動綠色化、智能化、工業化深度融合,“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齊頭并進,著力構建具有白銀特色的產業迭代體系。

  走進位于銀東工業園的東方鈦業公司生產車間,戴著口罩、穿著工作服的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呈現出一派繁忙有序的生產場景。2020年8月,東方鈦業在白銀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鈦白粉單體工廠和磷酸鐵鋰新材料基地,實現與上下游企業的互補式和循環式發展,在助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白銀還著力放大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金字招牌”效應,積極搭建產學研用成果轉化平臺,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迅速崛起,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宇能風電葉片核心技術獲得國內同功率級葉片最高輸出功率;東方鈦業建成國內第一條全自動生產線;蘭大研究院研制的聚合硫酸酯新材料打破國際壟斷封鎖;皓天化學科技完成50多個3.1類新藥品種的技術開發和市場推廣。

奏響黃河綜合治理樂章

白銀市金嶺公園等眾多生態公園成為重要的城市“綠肺”。 資料圖

  立足黃河流經白銀258公里的資源稟賦,白銀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加快推進黃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建設,著力打造永久安瀾的黃河生態帶、絢麗多彩的黃河風情帶、蓬勃發展的黃河經濟帶。

  當地積極實施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壓緊壓實河湖長責任制,推動形成“12345”白銀治黃方略。白銀段防洪治理、祖厲河綜合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把牢了泥沙進入黃河的“閘門”。7327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100公里的護岸工程、數十公里的堤防工程與安防工程,真正從源頭上保障了黃河的永久安瀾。

  祖厲河是黃河一級支流,流經會寧縣150公里。長期以來,祖厲河泥沙含量大,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會寧縣全力開展祖厲河綜合治理,將祖厲河及其沿岸改造成亮麗的風景線、產業的聚集線、發展的引領線。

  今年秋季,祖厲河會寧城區段河水清澈,沿岸綠樹成蔭,風光無限?!耙郧把睾泳用竦纳罾臀鬯嫉谷胱鎱柡?,臟亂不堪?!痹谧鎱柡影渡⒉降木用駨堈翊赫f,“經過綜合治理后,垃圾、污水有了其他處理途徑,祖厲河不僅水質變好,沿岸的風景也好了?!?/p>

  白銀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建好黃河景觀。河畔古鎮、郭城驛鎮、平堡文化古鎮、東灣休閑名鎮、五合枸杞小鎮、五佛田園名鎮、蘆陽年味小鎮、水川康養重鎮、四龍休閑水鄉、水泉文旅重鎮等當地黃河之濱“十大名鎮”,共筑美輪美奐、文脈恒昌的黃河水鄉?!饵S河之上·多彩白銀》《黃河之上·花開白銀》等一批文藝精品,再現了黃河的雄宏博大、多姿多彩。

  白銀市制定十大生態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建立綠色生態產業重點項目庫,打造沿黃產業集群。以水定地、以水定產,謀劃實施了永泰川灌溉、引洮二期等一批“旱變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60萬畝。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加速推進,受益灌溉面積達46萬畝,昔日的戈壁灘變成了米糧川。

  緊抓蘭白經濟圈發展機遇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路更寬了,樓更靚了,景更美了……”說起近年來白銀城市建設發生的變化,無論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還是曾經到過這里的游客,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白銀注重以城市群帶動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立足戰略定位和角色分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打造宜居宜業之城,全面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引領力。

  全力打造城市群“副核心”。把高品質的城市建設作為融入蘭白經濟圈的基礎支撐,以黃河沿岸和高鐵沿線為重點區域,按照“南擴北綠、三路兩片、一帶一廊”的思路,不斷拉大城市框架,形成50萬人的城市承載能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大道路提質、管網提升、老舊小區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暢通城市微循環,把白銀打造成高品質生活空間和低成本的投資熱土。

  今年,白銀針對城區老舊道路破損、部分路段不通暢、雨污合流易發生內澇等突出問題,實施市政基礎“8+1+1”工程,努力構建脈絡清晰、平整有序的市政路網?!鞍足y的城市道路,在短時間里打了一場漂亮仗,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在游客心中的印象?!闭f起城市路網的變化,一位出租車司機感慨地說道。

  白銀主動融入“一小時經濟圈”,把提升互聯互通水平作為融入蘭白經濟圈的先行條件,加快推進中蘭客專、S35高速公路、通用機場等縱橫交錯、貫穿全境的立體交通項目。謀劃實施蘭白城際鐵路,與蘭州、蘭州新區協同布局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把白銀打造成連接東西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

  當地著力建設蘭州的“后花園”,把宜居宜業宜游宜養作為融入蘭白經濟圈的有效舉措,縱深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建設水平,加大城區綠化、亮化、美化力度,加快推進唐道文化城市綜合體和第四代住房建設,打造與經濟、社會、自然相適應的城市風格和景觀風貌。同時,豐富建筑審美、文化內涵,巧借自然山水、“盤活”田園風光,布局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美麗宜居的新型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形成以水系為主的城市脈絡,把白銀市打造成山清水秀的花園城市和放飛心靈的休閑城市。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發展力量

  踏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眾多黨員、群眾來到會寧,重溫歷史,追尋榮光。近年來,白銀市充分發揮“三軍大會師”“靖遠起義”等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弘揚紅色傳統,打響紅色品牌,為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為了讓紅色傳統在保護傳承中得到弘揚,當地堅持有形遺址保護和無形遺產傳承并重,謀劃實施了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虎豹口渡河紀念館等大批紅色文化遺址拓展保護項目。同時,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大力推動紅色文化進學校、進課堂,促進紅色資源與學校思政課有機結合,打造了黨員干部喜聞樂見的“經典黨課”“經典培訓”。

  白銀市立足紅色文化資源稟賦,大力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打造長征紅色旅游線路、紅色豐碑旅游線路等精品線路,紅色文化資源為旅游產業發展裝上了紅色引擎,文旅融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上一篇:沒有了
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国产精品VA最新国产精品视频,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色欲,国语对白高潮呻吟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