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經濟信息網!
2022年甘肅省經濟形勢分析與對策建議
  • 時間:2022-04-01
  • 點擊:0
  • 來源:甘肅省經濟研究院

    2021年以來,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三新一高”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省經濟運行呈現出積極向好、穩中有進、穩步提質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展望2022年,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實,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加快推進,全省經濟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的發展趨勢。

一、2021年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2021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營商環境提質提標,深化投資建設領域“放管服”改革,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明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省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日益鞏固,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農業生產穩中向好,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服務業繼續恢復,投資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消費活力不斷釋放,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居民消費價格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初步核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43.3億元,同比增長6.9%,兩年平均增長5.3%。

 

1  季度GDP增速%

(一)從供給側看,生產快速穩步增長

1.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健康發展。把扶強龍頭企業作為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倍增行動的突破口,啟動實施龍頭企業“2512”提升行動,農業生產穩中向好,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64.7億元,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7.6%。全年糧食總產量1231.5萬噸,比上年增長2.4%?,F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著力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培園區、創品牌,持續提升特色產業規模、質量和效益?!案饰丁逼放飘a銷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共建成11個“甘味”品牌館。

2.工業生產韌性持續顯現。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7.7%。工業新動能不斷增強,數字經濟加快發展,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8.8%、38.2%和15.8%。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1.3億元,同比增長91.7%營業收入利潤率6.26%,同比提高1.98個百分點。

 

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3.服務業發展穩定回升。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5412億元,同比增長6.5%。交通貨運快速增長,鐵路貨運量6444.1萬噸,增長8%;公路貨運量69664.7萬噸,增長13.7%。文旅新動能持續增強,“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特色旅游商品再創佳績,鄉村旅游快速發展,文旅品牌效應持續提升。

(二)從需求側看,三大需求持續穩定恢復

1.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1%,兩年平均增長9.5%,保持恢復增長態勢。工業投資增勢良好,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5.5%,有效支撐工業復蘇,帶動工業投資高速增長40.8%。民間投資趨穩向好,增長16.1%,增速高于全國民間投資9.1個百分點。實施“三化”改造重點項目240個,完成投資125億元。23家企業入圍國家級綠色工廠。重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1—11月208個省列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904.77億元,同比增長20.29%,提前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目標任務。

 

3  月度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2.消費市場保持穩中有進。消費市場活力穩定恢復,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7.1億元,同比增長11.1%,兩年平均增長4.5%。消費新模式新業態進一步提升,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24.8%?!案饰?市縣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商標品牌”三級融合、開放合作的品牌體系加快構建,“甘味”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消費價格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9%。

 

4  月度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3.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90.9億元,同比增長28.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大幅增長30.5%,達到224.4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的45.7%。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實現雙增長,分別同比增長5.4%、31.3%。高水平開放平臺作用持續增強,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46.5億元,同比增長104.8%,全省“4向5條”國際貨運班列發運453列1.5萬車,總發運車數同比增長55%。服務貿易邁出新步伐。不斷拓展外貿新業態,“中吉烏”通道雙向貫通,成功開行義烏-蘭州-莫斯科、武威-第比利斯、武威-杜伊斯堡國際貨運班列,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兩平臺六體系”不斷完善,天水跨境電商綜試區啟動運營。

 

5  近年月度累計外貿進出口及增速

二、2022年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世界經濟將在不確定性中緩慢復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蘇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各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升級,或引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我國經濟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加快恢復,“三新一高”導向將更加深刻,以數字經濟、低碳經濟、智能制造為主要方向的新經濟新動能將步入快車道。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但同時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一)有利因素分析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關懷甘肅發展,我省正處于國家戰略和自身優勢融合釋放的歷史交匯期。一是我省具備土地要素、能源儲量、人力成本優勢,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新型城鎮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將不斷提升全省對外開放水平,有效拓寬發展空間。二是家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實施鄉村振興和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兩新一重”建設等重大舉措,將有利于改善全省發展條件,不斷夯實發展基礎。三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省上加快推進產業鏈鏈長制等,有利于全省承接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延鏈補鏈強鏈,培育更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四是國家“雙碳”戰略深入實施,為全省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培育新的支柱產業提供了新機遇,甘肅新能源產業發展將進入大有可為的政策疊加期和黃金發展期。五是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積極推進“東數西算”“上云用數賦智”國家戰略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甘肅樞紐節點,將極大地促進全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二)不利因素分析

一是疫情防控壓力依然較大。由于病毒變異頻繁,疫情不確定性增加,全省外防輸入壓力依然較大,將影響市場預期和有效需求,不利于經濟穩定恢復。二是原材料供給短缺風險增加。世界疫情反復影響供給端生產恢復,國際產業格局深刻調整增加要素流動風險,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短缺或成常態。三是促投資穩增長壓力較大。2021年基礎設施投資下滑幅度明顯,成為制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民間投資嚴重依賴房地產,恒大事件、房價波動等有可能影響民間投資積極性。四是消費需求動力不足。我省居民收入低,房貸、教育、醫療等剛性支出壓力較大,影響居民消費意愿,汽車、石油等大宗商品消費增速回落。新型消費、虹吸效應、大規模城鄉富余勞動力省外就業等導致消費外流,制約消費持續回升。

三、主要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再推動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全面清理違規制定的負面清單。堅持平等交往、秉公用權、依法辦事,努力打造市場化、法、國際化營商環境。優化要素供給環境,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跟著企業走,加強對資源要素的統籌整合。完善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網絡布局,打造系統化、協同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大清理閑置土地和盤活存量土地。落實好省上出臺的財稅支持、金融服務、人才培育若干措施。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國家級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在各類開發區實施“區域評估”,實現集中評價成果共享共用。在蘭州新區等重點區域實施“標準地”出讓試點。在各類園區推廣和深化實施政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實現“最多跑一趟、辦事不出園”目標。打造開發區、園區政務超市,由第三方服務機構入駐,開展各類金融、咨詢、人才等服務。

(二)不斷夯實“三駕馬車”動力基礎

準確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多措并舉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做好項目謀劃儲備,提高地方債券發行市場化水平,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把握工業投資良好形勢,積極支持先進制造業投資,不斷完善和用好“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引導工業企業加大“三化”改造投資,推進綠色低碳投資。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規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市政、交通、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領域建設。落實好重大項目建設協同推進機制,進一步縮短項目建設工期,提高投資效率。統籌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推動落實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擴大二手車消費。促進家電更新消費,刺激家裝消費。推動餐飲服務提質升級,加快餐飲企業數字化賦能,提振餐飲消費。鼓勵發展智慧商店,加快促進生活服務業上線上云。發展特色街區、特色商圈,培育消費升級載體。抓住節假日“補償式消費”,組織開展商旅文體融合,釋放消費潛力。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積極開展“萬企興萬村”消費幫扶行動,培育一批消費幫扶示范企業和社會組織。打造全國一流的消費環境,營造誠信銷售網絡,持續推進“放心消費在隴原”示范創建活動,著力優化提升旅游消費環境,保證城鄉消費者安全消費。降低甘肅日用消費品加價率,適當擴大日用消費品進口量,擴大進口免稅范圍,優化商品種類。繼續擴大進出口總量。持續提升工業品、服務貿易、特色農產品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優勢,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穩定市場。加快天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進度,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參與海外倉建設,培育一批優秀海外倉企業。提升中歐班列運營效率,穩定擴大銅精礦、鎳精礦、鋅精礦、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進口,保障全省全國原材料供應鏈安全穩定。

(三)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不斷完善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有色冶金、航空航天、文化旅游、新材料、核產業、生物制藥、信息產業、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及裝備制造、電子產業、石油化工、綠色環保(含綠色礦山)等14條重點產業鏈,放大產業集聚效應,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精準繪制產業鏈圖譜,依托已經建立的產業鏈鏈長及責任部門名錄,由鏈長制辦公室督促責任部門分別精準繪制關鍵產業產業鏈圖譜,每條產業鏈形成“1個圖譜”和“N張清單”,強化省市攜手“雙招雙引”。強化考核評價,加快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執行鏈長部門盡快制定產業鏈年度、半年度發展目標,細化延鏈補鏈強鏈實現路徑,把產業鏈發展水平作為相關干部考核的實績依據。進一步加強與土地、資金、人才、科技等部門的協同聯動,共同打好政策組合拳。執行鏈長部門、鏈主企業及時將推動產業鏈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反饋給相關鏈長和鏈長制辦公室協調解決,強化產業鏈執行鏈長部門會議和產業鏈鏈長會議集中解決共性和關鍵問題的作用。

(四)加快構建綠色電力供應體系

全力做好全社會保供電工作,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支持生產煤礦有效落實增產政策,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升煤電供應水平。協調推進停產煤礦恢復生產,緩解區域用煤緊張狀況。協調推進疆煤入隴增供,穩定提升蒙煤入甘能力。跟蹤關注省內重點企業、重要用電負荷的發展,積極落實綠色報裝供電服務渠道,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步伐,積極開展“3+10+X”整縣(市、區)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加快建設玉門昌馬等抽水蓄能電站,推動提前實現電力低碳轉型、安全可靠、經濟可承受等多重目標。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綠色電力消費,體現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產生的綠電收益用于支持綠色電力發展和消納,大力推進風光水儲一體化,打造發、輸(配)、儲、用、造一體的綜合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推進隴電外送重大項目建設,積極落實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充分發揮西北電網各大直流輸電通道作用,積極落實政府間框架協議,保證電量、爭取價格、合理測算新能源比例,持續擴大外送規模,減少新能源棄風棄光,進一步提升“雙升雙降”指標。推動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及配套調峰火電前期工作,爭取盡早核準開工。加快酒湖直流特高壓工程配套火電建設,積極爭取國家電網啟動隴電入浙、隴電入滬工程前期研究工作。

(五)著力打造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先行區

堅持把推進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機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突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兩大關鍵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作出甘肅貢獻;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分區域實施“五水戰略”,打造水資源高效節約利用配置體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依法治理,協同加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打造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先行區;深化拓展黃河干流四川、甘肅段首輪試點經驗,推動補償機制向黃河支流白河(又稱嘎曲)甘肅、四川段延伸,在與四川達成協議的基礎上,加快與青海、寧夏友好協商,建立與周邊省份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六)積極推進蘭州西寧等城市群建設

加快推進蘭西城市群發展,建立健全蘭西城市群毗鄰地區橫向協調機制,積極提升蘭州西寧城市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加快城市間產業鏈形成垂直一體化高效協同效應。主動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培育壯大云計算、大數據、健康養生等新興產業,強化與西安、寶雞等城市產業對接協作,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天水國際陸港,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體系,進一步提升天水、平涼、慶陽重要節點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強與西安、咸陽、寶雞等城市旅游線路共建、優勢產業銜接互補,打造文化旅游高地、國家先進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轉化基地。蘭州新區主動承擔重大產業項目跨區域協同配套,引導蘭白定臨主動尋求分工協作和錯位發展,形成城市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的產業集群。加快河西走廊組團發展,強化經濟聯動發展,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統籌推進河西走廊地區生態環境治理。加快酒嘉同城化發展,促進金昌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放大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效應,打造蘭州與烏魯木齊之間河西新城市群,建設全國區域性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統籌做好穩定就業和人才支撐工作

強化就地就近就業,正確面對全省人口減少和人才流失的客觀現實,針對性出臺吸引人才留甘入甘政策??茖W推進省外輸轉就業,創造更多省內優質就業崗位,提升省內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規模,通過推動大項目建設,支持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等吸引更多勞動力入甘就業。破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加快落實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著力集聚高層次創新和高質量管理人才。實施更加開放、更加靈活、更加特殊的人才政策,吸引各類人才扎根甘肅發展。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賦予用人單位和創新主體更大的自主權,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健全激勵干部勇于擔當作為的容錯糾錯機制,搭建優越的干事創業平臺,堅持用事業引才引智,兼顧提升待遇用才留人,有效激發干事創業激情。

 

作者:周弘、張帆、馬紅祥

上一篇:沒有了
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国产精品VA最新国产精品视频,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色欲,国语对白高潮呻吟久久无码